花卉名称:除虫菊 除虫菊是菊蒿属(Tanacetum)数种植物的统称,原产于亚洲西南部;芳香头状花序研磨成粉末,可构成杀虫剂的活性成分,称为除虫菊精或除虫菊。这类植物过去被视为单独的一属——除虫菊属(Pyrethrum)。典型种为多年生的红花除虫菊(T. coccineum),其深玫瑰红色的大型舌状花环绕著中央黄色的管状花盘,整个头状花序著生在不分枝的茎顶;叶具细缺刻。现代变种的舌状花还呈现出白、淡紫以及各种深浅的红色。 红花除虫菊、白花除虫菊(T. cinerariifolium)与T. marschalli头状花序磨成的粉末,为杀虫剂的主要来源。除虫菊粉的活性物质会使昆虫和冷血脊椎动物产生接触性中毒,但用作杀虫剂的除虫菊粉浓度对植物及高等动物无害,因此这些杀虫剂广泛用於家庭与家畜的喷洒以及可食植物的撒布。 形态特征 生态习性 栽培技术 2.栽培 作药用栽培,应经常浇水,施肥,通常以复合肥为宜。在开花前早春可施磷肥,花期为氮肥,可提高产量。花采收以后,随即追施磷钾肥,同时要注意锈病、叶病和菌核病,在高温下茎叶易枯黄,注意防治。若作观赏栽培管理较为简便。 杀虫作用:除虫菊对多种昆虫如蚊、蝇、臭虫和蟑螂等有毒杀作用。昆虫接触除虫菊素后1-2分钟内即出现过度兴奋、运动失调、迅速被击倒和麻痹。但亦有部分昆虫可于1天后复苏。除虫菊是典型的神经毒,直接作用于可兴奋膜,干扰膜的离子传导,主要影响神经膜的钠通道,使兴奋时纳传导增加的消失过程延缓,致使跨膜钠离子流延长,引起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轴突反复活动,短暂的神经细胞去极化和持续的肌肉收缩。高浓度时则抑制神经膜的离子传导,阻断兴奋。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4-4 08:06 , Processed in 0.0693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