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92|回复: 0

名人与食花轶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7 00: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align=center><FONT size=5>名人与食花轶事 <BR></FONT> </P>
<> <FONT size=4>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不仅观赏花的秀韵多姿,而且更在赞美之余,还要品尝花的美味,领略大自然的精灵,在食文化中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BR>  晋代陶渊明是一位爱菊之痴的专家,后来被民间奉为“九月花神”。菊花并不是仅以它的傲霜斗雪博得陶渊明的青睐,而是以其自身的食疗价值为他所重视。据传,有一次陶渊明因九月九日没有酒赏菊,只枯坐在宅边菊花丛中,采了一大把菊花,忽然望见白衣人到,乃是江洲刺吏王弘送酒来了,即欣然酌酒,而以菊花下酒物,足见他的闲情逸致了。此俗传入民间,绵延汉武帝时,皇宫中每到重阳都必饮菊花酒。<BR>  唐朝女皇武则天,每逢春暖花开的时节,命宫女采撷各色各样的花朵,与糯米一起掏碎蒸熟,名叫“百年糕”,赏赐给文武百官品尝。武则天十分喜欢松树的花精,并对松花粉的保健功能的十分虔倍,侍卫人员就用松花粉制作的“小精糕”供武皇食用。<BR>  大诗人苏东坡也喜用松花做的食品,如《酒小史》中载记苏东坡守定州时于曲阳得松花酒,还作了“松醪赋”,他是把松花粉入饭共蒸,密封几日后得酒,并挥毫歌咏道:“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真到老。”正因松花内服对人体有健体强身的功效,故古代被地方和宫中作为“贡品”。<BR>  桂花也是古今食品工业广泛应用的一种香料。大诗人屈原就喜用桂花作酒,并在他的《离骚九歌》中的“尊桂酒兮椒浆”的诗句。而明代的程荣受他的影响,在《茶谱》中记载了用桂花窨制花茶,素言有“桂花点茶,香生一室”之誉。<BR>  杜琢的花诗之多,更喜欢花与美食,尤其是对槐花鲜食独有情钟,每逢春季他就专门采掇槐花食之。春天中的那一串、一簇簇晶莹的槐花,如雪似玉,喷香宜人,惹得杜甫与文人墨客常以此作抗老延衰的食疗佳品。杜甫不仅在喜食品店鲜花的同时,还以槐花的嫩叶作为一道佳蔬,杜甫在诗中曾写道:“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BR>  清代进士袁枚在应邀去友人家做客时,品尝到了一种叫“雪霞羹”的菜后,也成了地道的“食花客”。袁枚去友人家作客时,友人就问袁枚有没有吃过他亲手烹制的豆腐,红白相间,恍如雪霁之霞,不仅色彩艳丽,且食之清嫩鲜美,余香盈口使袁枚大饱口福。袁枚大喜遂恳求友人将烹饪方法教他,友人道此菜名叫“雪霞羹”,采芙蓉花,去蕊、蒂,汤焯之,用豆腐者,融自美色于一盘。袁枚还没有举筷时,就已诗意盎然。从此以后,他在春天制藤花饼、玉兰饼,夏天炙莲瓢食荷花,秋天蒸菊花栗子糕,冬天做腊梅荠菜羹……</FONT></P>
<><FONT size=4></FONT> </P>
<><FONT size=4>    第一个与菊花结成不解之缘的要数东晋诗人陶渊明了。他辞去彭泽令,挂印归田,当了隐士,酷爱莳菊,寄情于菊花。他的“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流芳千古,被后人奉为圭臬。陶渊明已成为爱菊的象征。</FONT></P>
<><FONT size=4>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素有“收菊作枕”的习惯,他在《剑南诗稿》中写道:“余年二十时,尚作菊枕诗。采菊缝枕囊,余香满室生。”陆游的《偶复采菊缝枕囊凄然有感》诗云:“采得菊花做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晚年时,陆游又写了一首《老态》诗,诗中曰:“头风便菊枕,足痹倚藜床。”可见菊花不仅可观赏,还可健身疗疾。</FONT></P>
<><FONT size=4>  宋代,王安石与苏东坡的一场菊战,一直在文坛传为佳话。一日,苏东坡造访王安石未遇,见其桌上放着两句诗:“黄昏风雨过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苏东坡认为百花都落瓣的,唯菊花不落,是干枯在枝头上的。于是,就续了两句:“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吟。”王安石不服气,他认为屈原长诗《离骚》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其实,菊花有落瓣也有不落瓣的,不可一概论之。</FONT></P>
<><FONT size=4>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说:“我昔爱菊成菊癖,佳种不惮求千里”。蒲松龄还写了不少咏菊佳句:“登堂把酒对黄花,老子颠任意兴嘉”;“烂漫黄花召眼光,当晚把酒近重阳”;“堂中花满酒盈觞,妙遣花香入酒香”等等,饮酒赏菊之情,跃然纸上。</FONT></P>
<><FONT size=4>  著名文学家张恨水,每当一部作品问世,他都要到花市买几盆菊花或上山采集野菊花,他对菊花一往情深。曾有诗咏之:“飘逸尚留高士志,幽娴不作媚人装”。</FONT></P>
<><FONT size=4>  著名书法家于右任也十分喜爱菊花。有一次前来索字的朋友问他作诗写字如此传神,其中有何秘诀。于右任指着书案上摆放的两盆菊花不无幽默地说:“可能是这些鲜花与我朝夕相处给的灵性吧!”</FONT>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4-18 14:22 , Processed in 0.0881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