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4|回复: 0

人面桃花相映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8 23: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人面桃花相映红</FONT></STRONG></P>
<><FONT size=4>  “桃红又见一年春”。我国自古以来就用桃花来象征春天。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花“争开不待叶”,盛开于枝头。它芳菲烂漫、妩媚鲜丽,如一片片红霞,与绿树婆娑的垂柳相衬映,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胜景。 <BR>  人面桃又名美人桃,即千瓣花桃。特别是有一种人面桃花,外层花瓣粉红色,内层花瓣越向中心越红,仿佛美人娇羞深藏不露。关于人面桃,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BR>  唐人崔护,某年清明节到郊外春游。在一个小村庄里,见到一个美貌的姑娘倚在桃树旁,显得十分娇艳可爱。当时,崔护因酒后口干,便向她讨些水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崔护喝完水后,很想与姑娘再说些什么,却因萍水相逢不敢唐突,只好怅然离去。 <BR>  第二年清明,崔护兴致勃勃地又来到这里,但只见双门紧闭,而不见那姑娘。崔护久等不见姑娘露面,便在姑娘门上题诗一首: <BR>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R>  又过了几日,他再去登门拜访,才知那姑娘因想念他竟绝食而死。崔护悲恸不已,在尸体旁大声呼叫:“崔护在此!崔护在此!”姑娘竟被感动了,又复活过来,于是二人结为夫妻,有情人终成眷属。 <BR>  人面桃,可能是因上述故事中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而得名的。 <BR>  在民间神话中被称为仙果的另一种桃子是金桃。金桃通称黄肉桃,果皮果肉均为黄色。《海录碎事》中说:此桃“大如鹅卵,其色如金,因呼为金桃”。唐太宗时期,西域康居(今新疆北部)的贡品中就有金桃。现在,金桃在我国西南、西北等地栽培很广。例如,陕西武功的黄肉桃,四川西昌的黄杏桃,云南呈贡的黄离核桃等,都是其中的优良品种。 <BR>  在现代,桃子个儿最大的可能要数安徽肥城桃和河北深县水蜜桃,大的一个可达一斤多。据记载,古代还有更大的桃子。晋人陆翙撰写的《邺中记》中说,后赵石虎花果园中有一种“句鼻桃”,一个桃子就有二斤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玄中记》载积石之桃,大如斗斛器。《酉阳杂俎》载九嶷有桃核,半扇可容米一升。及蜀后主有桃核杯,半扇容水五升,良久如酒味,可饮,此皆桃之极大者。昔人谓桃为仙果,殆此类欤?”此记是否属实,尚无旁证,但古代有大桃,应是无疑的。 <BR>  古希惜有位叫希阿弗莱士塔土的植物学家,他称桃为“波斯果”,由此,桃的拉丁学名就叫“波斯桃”。也因此不少人认为桃原产于波斯(伊朗)。其实,桃的故乡在中国。           曾经“采菊东篱下”的晋代诗人陶渊明,又在《桃花源记》中给世人描绘了一个美丽如画的世外桃源。那理想中的桃源世界,不知引起了多少人的向往。虽非确有其地,但晋代植桃之风已经很盛了。当时有个潘岳,在河阳做县令时遍植桃李,留下了“河阳满县花”的美谈。唐宋以后,出现了更多的植桃胜地。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为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忠州是个山区小县,白居易来到这里,正值栽花种树的季节。这位新到任的刺史,在庭院里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树、杏树和荔枝树,次年夏,朝庭召他回长安,诗人深情写下了《别种东坡花树两绝》,其中有:“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城。” <BR>  此外,还有许多桃花胜地。像杭州西湖栖霞岭,就因为岭上桃花烂漫、色如云霞而得名“栖霞”。西湖包家山上,桃林密布,花开时如火如荼,云蒸霞蔚,所以宋人曾题匾:“蒸霞”。又据《花史》记载,古田县黄蘖山上遍植桃花。山上有桃坞、桃湖、桃洲,春天到来之时,夭桃夹岸,红灿烂漫,真正一个桃花源的世界。此外,五台山的桃源洞,华盖山的桃花圃,黄山的桃花峰,苏州的桃花坞,都是古代的桃花胜境。 <BR>  桃花芳菲烂漫,桃子是著名水果。此外,桃仁可以榨油,桃枝、叶、花、果、根俱入药。叶可制杀虫农药,木材可作工艺品用材。 <BR>  春天是属于桃花的,桃花也为万紫千红的春天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千朵秾芳倚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 <BR></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20 13:44 , Processed in 0.0896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