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2|回复: 0

高校“近亲繁殖”也是种教育腐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4 21: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回区区在下又来犯忌韪了。先在此打个招呼,这教育本不该是区区在下乡下人所能提及的事情,却偏偏来凑这个热闹,难免有些多事了。只是觉得心里有话要说,顺便把它吐出来而已。诸君也应该知道平日里,要是你觉得心里有话想说,还愣是憋在肚子里,这时间一久,定是浑身上下不舒服。可能有人习惯了忍受,但对区区在下来说,不吐出来,晚上睡觉也定会做恶梦!为了能睡一个安稳的觉,不得吐吐心中的闷气。如果有言语不堪还望各位教育界的人士以你宽大的胸怀来包容在下过失。 <BR>  前一阵子,有关高校“近亲繁殖”的评论不少,大家纵说纷坛,有人说由于中国高校严重的近亲繁殖,造成学术性、创新性、创造性低下,而学术研究的“近亲繁殖”是造成中国最近十几年来,学术创新缺乏重大成果的主因。 <BR>  固此,在现今的高校里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授和导师一但发现自己的“尖子生”和得意门生便会想方设法让其留校,一则为母校出一份力,二则教授和导师将来也有个好帮手。所以各高校为自己培育出来的人才留给自己用,也是完全合乎常理的。不过大家都关起门来自己教育。平日里,诸君要是在高校熟悉一些人,便会发现很有趣的一种现象,大多数都是任教过的师生关系,自然,以中国目前的教育方式,大概都是认定学生再怎么也高不过老师的。倒置在学术及各种科研上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概一切都是以老师的标准做事,一些学生原本有自己的想法,碍于面子,也只得话往肚里咽作罢了。 <BR>  有人说学术搞不出来就赖“近亲繁殖”,其实,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都在尊循着近亲繁殖,不管是官场,企业,单位,一直都在奉行此道。要知道中国人历来喜欢“肥水不流外人田”。 <BR>  在此,区区在下先不管这种公婆学说,这公有公理,婆有婆理,区区在下一时是分不出来,如果硬是要判个是非,到时候定有一种可能,肯定在下是最没理的。但还有一种也是肯定的,在高校“近亲繁殖”的同时,一种腐败也慢慢地在伸延。 <BR>  前些日子在下闻听现今大学一些即将毕业的学生为争留校名额,学生之间相互挤压,不惜鞍前马后往自己的教授和导师的家里跑,送礼,红包,演义成一场名义上是留校,暗地却进行了一场见不得人的勾当。皆为打倒对方不惜用各种手段达到目的为止。自然,这些现象,正名之教授听闻,心里面不舒服,但这种现象却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平日里很多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到了,也把头扭过去。谎称自己什么也不知道! <BR>  看过武侠朋友的人应该知道,一个侠士想练盖世神功,成为一代大侠。呆在一个门派里,就算把其师父的本领全部学来,也只是他的一个影子,放在江湖顶多也不过是一流高手。固此,那些经历过江湖磨练的侠士,集各大门派精典,方才有可能超越其师父,成为一代大侠。令狐冲,杨过,傻郭靖等莫不如此! <BR>  对于“近亲繁殖”的高校来说,可能有利用培养一部分杰出继承教授及导师的人才,然而对一个优秀,喜欢冒险探索有思想的年青人来说,则就是一种陷害了。对年青人来说,内心是有一股冲劲的,这股冲劝便是一种新思想的产生,对学术创新,科研进展是具有很大的作用。适合于当时的时代。 <BR>  诸君也应当知道,史上那些著名的科研人士,大部分在年青人时代就展示出本身的才能来,不过按现今高校的“近亲繁殖”,倒置很多年青一辈有思想,但又不敢超越自己的导师,概一切皆以导师为中心,也就懒得开动脑筋了,众人也知道,对于学术和科研来说,就是不断犯错尝试一次次失败的前提下完成,一个人要是只遵照别人的意愿钻研,自己不肯动脑袋,这创新和进展又从何谈起呢?所以对一所培养人才的高校来说,应当要让优秀的学生毕业先跳出去多见见世面,不要关起门造自己学校所需人才。而众多教授导师不要认为留住自己优秀的门生为母校出力,将来也便于自己搞学术和科研成果。其实这“近亲繁殖”久而久之,便会成一个体系,最先的导师便会成为学校里的“太上皇”,以后那些留校的门生则就要一切都要按他的目标办事。这样将来也好让母校给你留个好位置,倒置一些门生因学术没见长,科研没效果,又想行好处,只得平日里与导师搞亲近,节日里争着送重礼,一些看起来是尊师重道,其实中间暗藏玄机。这种现象据说在高校中已经很普遍。善哉,这长期下去,岂不也成了教育腐败的一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23 10:22 , Processed in 0.0920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